工合出版物
 
  通讯
  资料
  文章
  书籍
  词典
     工合国际通讯第66期
发布时间:2008-08-21      点击次数:4648

目  录


工合国际动态
* 工合国际“组织能力”自我评估的结果
* 工合国际执委研修活动在京举行
* 中加项目“试验合作社促进与发展交流研讨会”在京举行
* 《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实用培训教材》正式出版

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进展
* 国际合作社原则引导 参与式培训先行
——合作社网络在扩大 合作社能力建设在加强

合作社培训
* 项目成果丰硕 诚邀CCA继续合作
* 参与式合作社培训:推进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 对吉林省梨树县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评估和建议
* 参与式培训与合作社发展

合作社信息
* 运用合作社理念 促进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品生产项目
* 努力建设标准化的示范合作社
* 对进一步推动农村工合运动的探讨

 

1.工合国际“组织能力自我评估”的结果:
经中国NPO信息咨询中心和美国PACT组织从2002年4月至2003年8月进行追踪工合国际“组织能力自我评估”的结果,可以看出:工合国际在项目设计、财务管理、提供服务和扩大合作与联系方面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在组织发展前景和规划、公共关系和拓展、信息知识网络建设和内部交流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在筹资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在组织机构与管理方面变化不明显。
2.工合国际执委研修活动在京举行:
10月8-9日工合国际举行了执委研修,在加拿大合作社协会技术顾问Peter Hough 协助下进行。与会人员对工合国际三年的愿景、委员发展战略、章程修改意向、组织治理与管理、机构设置、筹资策略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取得了积极效果。王厚德主席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肯定了这次会议的成果,指出工合国际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领导关系的完善、财政来源和今后发展方向的确立。并请Peter回去后向加方转达工合国际继续同CCA合作的愿望。
3.“试验合作社促进与发展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在京举行:
“试验合作社促进与发展经验交流与研讨会”于10月12-13日在京举行。会议发行了交流文集(中、英文),有5个试验合作社企业/组织、12个优秀推广组织和30个优秀推广工作者在会上受到了表彰,并交流了经验,研讨了运用国际合作社原则促进中国合作社发展的实践问题。
4.〈〈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实用培训教材〉〉正式出版
《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实用培训教材》是由加拿大合作社协会与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合作进行的“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的成果之一。主要内容为,合作社基础知识和实务操作,按国际合作社原则加强合作社能力建设,中国合作社企业/组织的实践及按国际合作社原则运作的探讨,推动改善合作社运行的政策环境,和合作社运动等。 本教材密切结合了中国合作社运行环境的实际,突出了按国际合作社原则促进各种不同类型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操作需求和增强合作社企业/组织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内容。本教材有助于城乡人民通过合作社,增进民主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公平,公正分享发展成果的能力, 适用于一切致力于城乡人民创业就业,脱贫致富工作的人士,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机构参阅。每册定价15元。欢迎定购。定购者,请与工合国际秘书处联系。
(工合国际秘书处)


国际合作社原则引导 参与式培训先行
合作社网络在扩大 合作社能力建设在加强
——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合作社拓展小结

郭丽娜
2003/10/24
 
合作社培训原则与推广工作进展
 
  从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共进行了13期合作社培训活动和两次合作社倡导活动,总计
734人参与。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参与式理念,方法和技术  2.合作社能力建设和持续发展 3. 推动改善合作社按国际合作社
原则运行的政策环境  4.妇女,青年和合作社。
对上述活动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列于下列表中, 依次为表1:合作社培训推广活动参与者统计分析  表2: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内容统计分析  表3:合作社培训培训者活动中担任主讲者/协调者的人员统计分析。

表1 合作社培训推广活动参与者统计分析




性别
年龄
弱势群体
合作社
合作社推广者



20-40
41-60
大于60
打工群体
下岗工人
农民
社员
农村合作社管理层
工人合作社管理层
地方政府官员
非政府组织,妇联,职业学校,研究团体
大学
学生,媒体

734
342
392
398
305
31
31
37
174
28
32
53
117
153
109

734
734
242
113
379
%
48
53
54
42
4
33
15
52


表2 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内容统计分析  

内                       容
时  数
百分比
什么是合作社?为什么需要合作社?合作社与人民公社,集体企业和其它经济形式的区别是什么?
47.5
21%
什么是国际合作社原则?合作社本质特征,组织结构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35.0
16%
在中国怎样创立合作社?(程序,注册,章程,有关政策与规定)
32
14%
在中国条件下,怎样按国际合作社原则运行合作社?(合作社治理与管理,理事会成员选择,委员关系,战略规划,发展水平评
估,推动改善政策环境,等)。
27.5
12%
实践讨论:在中国,怎样按国际合作社原则运行股份合作制企业?
11
5%
实践讨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合作社
56
25%
培训培训者技术 
7
3%
参与式培训法   
2
1%
在合作社中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7
3%


表3 合作社培训培训者活动中担任主讲者/协调者的人员统计分析

加拿大合作社协会专家
时数
社科院农发所顾问
时数
其他顾问

时数
工合国际项目人员
时数
参与式讨论
时数
“培训培训者”
学员
时数
总培训
时数
18.5
29.35
5.5
44.55
31.25
57.40
187.0
10%
16%
3%
24%
17%
30%
100%


合作社网络在扩大 合作社能力建设在加强

从统计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合作社网络在成长 合作社能力建设在加强。

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意识到合作社是消除贫困和就业的有效途径
合作社推广工作网络在扩大。新增117个来自于8个省,3个市,53个县乡的, 从省到县乡级的政府官员,新增44个地方妇联干部, 新增20个来自于4个非政府组织的人员,  9个来自于3个妇女团体人员, 22个来自于10所大学的学生, 12个来自于4所经济研究团体的研究人员, 19位来自于12家职业培训学校的领导人员, 10位来自于4家媒体的工作者,和19位来自于中外扶贫项目的工作人员。 同时,152个农民, 31 个流动打工者和 53位下岗工人。 他们来自于56个村和两个城市。他们热切地想创办合作社。

增进了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受惠的途径
工合国际合作社的网络新增了60个合作社.其中新成立的合作社有17个,在完善他们组织结构,制定章程和注册。 还有两个在筹备过程中, 他们代表了约5400户社员,10,000左右个人社员。 同时, 新增24个股份合作制企业和12个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代表49人,表达了愿意按国际合作社原则引导他们的企业改制, 真正保护工人股东的利益。 表明更多的贫困工人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受惠。

合作社企业和制度的经济效益增加和管理效率得到加强, 加强了合作社持续地服务于贫困户, 尤其是贫困妇女的能力
对拥有780个社员职工(女社员职工485名)和由女社长领导的有172户农民的7个试验合作社进行了“合作社发展水平分析"。 发放了约3 万多张的合作社学习材料, 出版了 "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实用教材"。 帮助他们进行合作社组织机构建设,改进治理和管理。在培训学员中48%为妇女。现已有15个新成立的合作社是由妇女发起的。 这些新成立的合作社通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已对110位妇女进行了就业技能培训, 已有64位妇女开始通过合作社服务取得收入。

合作社开展政策研究和倡导活动的能力增强
根据对培训活动中发挥的作用统计数据, 加拿大合作社协会顾问占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顾问占16%, 工合国际工作人员占24%, 培训学员占30%, 参与式讨论占17%。 可以看出, 通过参与式培训, 学员进行合作社的推广和宣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现已有9次合作社政策倡导活动是由各地学员发动和进行的。 对推动改善合作社运行的地方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应。

加强了合作社体制影响政策环境变化和应对政策环境变化的能力:
已涌现出了十多个积极推广合作社的组织和31位个人。他们已成为合作社的支持体系, 在合作社建立,资金,注册,税务,科技与技能, 产品与市场方面发挥指导,支持作用。他们是合作社的朋友,或本人就是合作社社员,是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有效地加强了合作社体制影响政策环境变化和应对政策环境变化的能力。

现在, 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意识到合作社是消除贫困和就业的有效途径,希望将合作社引入到他们项目中去。我们将与他们合作,继续努力工作,通过培训和各种宣传工具, 包括通讯,网站和材料, 加强合作社网络的信息交流, 促进运用国际合作社原则指导的合作社成长,为更多的工人农民增加收入, 增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参与程度, 为中国城乡消除贫困, 进入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

 

 

项目成果丰硕 诚邀CCA继续合作
——中加试验合作社促进与发展交流研讨会

结束语

王厚德 主席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希望能同CCA继续合作,来共同推动中国合作事业的发展。

我来谈一谈参加培训班的感受,这两天同志们交流了许多经验,讲了很多生动的、具体的、富有哲理的经验,对我来讲也是一个教育。我从大家的发言中受到了鼓舞,因为工合恢复以来做了许多工作,我们前期也是想帮助发展合作社,但这些工作不是非常成功,因为到现在没有一个像样的、成功的合作社,我个人认为,原因在于指导思想有问题。过去我们侧重于从经济能力上支持其发展合作社。我们有一个路易·艾黎合作事业基金会,从各方面募集基金,来帮助发展合作社,当时搞了几个合作社试点,但钱投进去了,说是取得效益时返还回来,我们再用这些钱去支持别的合作社,但有去无回占相当大的比重,现在我们仍有几十万元收不回来。自从两年前同CCA合作,进行合作社培训,开始用新的指导思想推广合作社,也就是把合作社的精神、理念和方法从加拿大引进来,传授给我们想搞合作社的同志。此次交流会议研讨的就是两年来我们项目的成果,我认为这个合作项目是成功的。
其实在中国合作社的发展历史是很长的,但没得到很好的发展,由于政策不对头,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在居民、农民中办合作社是有传统的,40年代在根据地就有合作社。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写了一篇文章介绍延安南区合作社,阐述办合作社的宗旨“要为人民服务”,“办合作社应反对教条主义”,这两点在今天仍是适用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供销合作总社抓住机会申请加入了国际合作社联盟,跨进了国际的大舞台,实现了同国际的接轨。两年多以前,我们工合国际成员也在历史关键时刻积极探讨一个话题:我国已经在各方面同国际接轨了,那么合作社怎么办?经过大家共同商榷,决定采取国际上通用的办法,发展我们的合作事业。所以我们就从外面寻找办法,刚好CCA愿意同我们一起合作推动合作社的发展,于是就开始了我们的试验。两年多以前,搞了很多试点,但拿不出一个比较符合国际合作社原则的、办得成功的、受欢迎的合作社。现在,经过同CCA两年多的合作,办了几期培训班,培训办合作社的人才,介绍世界上办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效果非常好。
今天大家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新气象。就像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要反对教条主义,不套用框框,办合作社要满足群众的需要,为群众服务,就能推动合作社事业的进展。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办合作社,紧紧依靠群众,“社员当家作主”是非常对的。我通过大家两天的介绍受到了鼓舞,也看到了希望。我们的合作事业通过与外部合作后,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可以闯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子来。
大家讲合作社必须有一个章程,我们工合国际虽然也有章程,但根据现实情况,有很多落后的地方了,必须进行修改。
当然我跟大家的愿望一样,也在促进合作社法的立法,但这项工作是相当艰巨的,关键问题还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我们办一批像样的合作社,来证明通过我们的合作社可以贯彻邓小平同志所讲的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消灭贫困。我们在符合中央精神的前提下,靠自己努力,不断发展和壮大合作社,建立一批具有典范意义的合作社,得到政府的信任与支持,可能就会促成合作社法的立法。
非常感谢大家介绍给我们这么多生动具体的,很有意义的经验,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会推动工合事业不断发展。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工合工作也要争取国际上各方面资源为我所用,才能加快发展的步伐。我要对CCA加方代表Ingrid表示:我们的合作已经很成功了,但三年的合作项目即将结束,今天您看到了我们的项目已经取得成果,你也看到会上有这么多期盼的目光,希望加方再给我们出题目,我们希望能继续同你们合作,我们会做得更好!
(据交流会议录音整理 任广吉  2003.10)


参与式合作社培训:推进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合作社培训巡礼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  苑  鹏

一、合作教育、培训: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基石
    按照国际合作社联盟(ICA)(1995)所概括、并得到国际劳工组织(ILO)(2002)所确认的合作社定义,“合作社是自愿联合起来的人们通过联合所有与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他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需求与抱负的自治联合体”1。 根据ILO《合作社促进建议书》(2002)第三条规定,合作社的价值是“自助、自担责任、民主、平等、公平与团结”,以及“诚信、开放、社会责任与关怀他人的伦理价值”。2
从合作社的定义和价值中可以看到,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双重属性。它不仅仅是社员联合所有、民主控制的一种特殊企业制度、经济组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合作社从本质上讲是以人为本、为了增进社员共同利益而自愿建立起的协会组织,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和价值观。合作社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文精神,试图通过社员之间的互助来实现社员个人的自助。这使得它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唯利是图、资本控制一切的主流企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合作社内部,所有者、决策者、合作社业务的使用者或利用者是同一的,而普通企业则是分离的。
合作社自身制度安排的经济、社会双重属性,决定了合作社教育、培训对于保障合作社健康发展、保持合作社的向心力、以及社员的团队精神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150余年国际合作运动的经验已经表明,合作教育是合作事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只有那些怀有共同的合作理念、有着相同需求、具有同质性的人们才有可能团结协作、解决依靠个人力量无法解决或可以解决、但是极不经济的共同问题。正因为如此,“教育、培训与信息”已经成为合作社七项原则之一。2002年,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简称工合国际)与加拿大合作社协会启动的“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主要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培训合作社领导人以及合作社事业的骨干来促进和发展符合ICA标准的合作社。

二、合作社教育、培训在中国: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
在中国,合作社教育与培训除了国际合作运动中所具有的一般性功能外,还秉承了路径依赖下的历史遗产所赋予其的特殊使命。众所周知,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为了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曾经推行了全面剥夺农民的私有财产和自主经营权利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原本农民单纯自发的社会自救运动、变异为政府强制执行下的社会变革工具。20年的人民公社运动历史实践,留给广大农民太多的痛苦记忆,并在社会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广大民众眼里,中国独创的大规模人民公社发展模式成了早已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并且普遍通行的合作社运动的代名词,导致了干部群众对国际成熟的合作社制度的严重扭曲认识,直至今日,“恐合症”的阴影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是挥之不去、难以消失。而在进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发达国家一些合作社组织在政府放松管制政策下逐步转型为私人投资性公司,在中国社会中又增加了合作运动与市场经济不兼容,合作社过时论的新认识误区;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担心农民组织起来后会成为政治压力集团;加之现实经济中大量以合作社称谓的组织中,往往仅具有合作行为、合作社萌芽,如自愿、互助等,而大多不遵循ICA通行的合作社基本准则3。......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在中国从事合作社教育、培训事业困难重重、阻力多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由民间合作组织中国工合国际启动的“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合作社培训工作,注定了其事业开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二、参与式培训:工合国际“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独创性的成功运用
    9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告别短缺时代、全面进入结构调整时期以来,中国合作运动开始呈现新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山东、河北、北京、浙江等省市的广大农村地区,合作运动初具规模。伴随着合作事业的向前推进,合作社教育与培训工作也开始得到各级政府以及合作社领导人的重视与认可。从农业部、到合作社较为发达的山东、北京等部分省、市,以及一些地方政府都程度不同地组织开展起合作社的培训与教育活动。培训形式基本沿袭惯有的短期培训班或研讨班,采取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的方式,学员以地方主管合作社事业的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总的看,目前国内所进行的合作社培训工作还处在政府政策推动为主的初期阶段,并以配合政府当年的中心工作为主,缺乏一个独立、长期、系统的规划,更缺少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加以保障4,带有较为明显的短期性和不确定性。至于像中国工合国际以项目的方式有规模、大范围、系统地开展合作教育与培训工作迄今为止在国内还未曾发现;而为培训项目专门撰写培训教材、将参与式的培训方法贯穿合作教育培训的全过程更是绝无仅有,独此一份。
自2002年11月工合国际“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合作教育培训推广活动以来,截止到2003年9月底,已经先后开展了13期合作社培训活动,培训学员逾600人次,培训地点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南登封、河北迁西、安徽霍山、吉林梨树等地,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并逐步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特色。
1、编好教材:保证培训的系统性与稳定性
    要实现合作教育培训的系统性与稳定性,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教材的选定。按照“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的设计要求,中国工合国际在开展合作教育培训推广活动前,花费了较大的精力组织力量编撰培训教材,其间与多家组织、个人进行了联系,最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与制度研究室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对方牵头、工合国际参与,双方合作完成培训教材的编撰工作。在培训教材初稿完成后,工合国际项目办公室又投入较大的财力,聘请由合作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经济部门工作者、合作社未来领导人以及专业评估咨询机构等多方代表组成的评估小组分别进行匿名点评,在此基础上,由撰写人进行修改。从而为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选好学员:瞄准目标人群、广泛代表社会弱势群体
鉴于中国合作事业仍处在发展初期,合作社培训不仅是要促进现有的合作社组织按照ICA原则发展成长,同时也要通过培训帮助那些愿意自发联合起来的社会弱势群体走上合作社的自救道路,此外还具有向广大民众、社会各界宣传合作理念、矫正人们对于合作社的模糊、错误认识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培训初期,培训对象并不拘泥于“培训培训者”的项目初始设计目标,而是采取了多元化的对象组合。一类是来自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表,包括农民专业大户、下岗职工、城市农民工、妇女等;一类是愿意扶持弱势群体的各界人士,如大学生、各类非政府组织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以及地方政府主管合作事业的县、乡有关官员。还有一类是中小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企业的厂长经理。其中,妇女学员占总人次的50%以上。
随着培训的深入展开,项目的培训对象逐步集中到那些愿意带领广大群众走合作社道路的合作社潜在领导人、能够发动广大群众组织合作社的基层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基层合作社的广大普通社员。
3、创新教学方式:参与式理念贯穿培训全过程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编写教材中,就引入了参与式理念、注重被培训者的需求外,在实际的培训推广中,参与式理念贯穿培训全过程。
第一,根据培训地需求的预调查结果进行课程设计。培训班开课前,项目办公室都对学员的背景以及要求进行充分而细致的预调查,一些情况下,培训人员甚至亲自下到培训点了解学员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从程序上保证了培训班有的放矢。
第二,教学方式采取启发、互动式。课堂教学摒弃了教员“满堂灌”的传统方式,通过辅导员的穿针引线,形成教员小段教学、辅导员启发提问、学员反馈的活跃课堂。教与学的互动,不仅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使教员及时掌握学员动向,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教学内容知识传播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针对广大学员以实践为第一性的特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培训班特别强调合作社基本知识的深入浅出性,通过案例解剖、参与式讨论,加深学员对合作社理念、合作社基本原则等的认识。此外,培训班特别注重用合作社领导人学员的现身说法,来启发、引导广大学员走合作社之路。
第三,课内外实习、巩固学习效果。除了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外,培训班还专门设有课内外实习,一是在课堂上请学员对未来组建合作社的可能性进行SWOT(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分析, 教员点评。这种模拟筹建合作社的方式,提高了学员对合作社的认识、加深了学员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二是直接到基层合作社考察,学员们在听取合作社的介绍以及与合作社领导人交流、提问中去进一步理解、领悟合作社的本质特征。
4、学以致用:培训与推广相结合、建设工合国际基层组织网络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推广。通过十几期的培训,工合国际中加项目已经与北京《农家女》、中华女子学院、上海市中小企业办公室、上海集体经济研究会、上海闸北区劳动局、上海希盟(股份合作企业联合会)、上海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吉林省梨树县县政府,农资局和县妇联、安徽霍山中荷扶贫项目办公室、河南登封中岳办事处,河北省迁西县妇联,香港乐施会北京办事处等多家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稳定的联系,这些单位已经成为工合国际中加项目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合作伙伴。通过这些组织,工合国际的触角一直延伸到基层合作社。在工合国际中加项目的直接指导和促进下,河南登封中岳洁诚家政服务合作社、中岳扶贫工程合作社、农村妇女手工艺开发合作社,上海宝山横沙岛巾帼绒线编制合作社、宝山通河女子绒线编织合作社、杨浦五角场欣星绒线编织合作社、杨浦平凉丹青制衣合作社、北京打工青年文化服务社以及科奥斯股份合作咨询社等10多家新成立的合作社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建中。目前,通过中加项目,工合国际又增加了2家基层合作组织成员单位,以及数名新委员。
此外,中加项目还培训出一支自己的培训队伍,这些来自工合国际项目办公室的培训人员从项目之初对合作社的一无所知,到目前独立进行调研、设计教学内容到授课,参与教材编写,已经成为项目培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工合国际项目办公室的不完全统计,项目工作人员已经承担了65%以上的教学课时,并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三、发挥“乘数效应”: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外部资助的项目方式进行合作教育与培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保证项目结束后,合作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事实上在项目设计之初就被充分考虑到,项目设计书中将增强合作社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加强中国工合国际的自身能力建设作为衡量项目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在合作培训计划中将培训对象锁定在未来的培训者,试图通过培训项目,培养出一批从事培训推广合作事业的地方骨干力量,通过他们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产生出“乘数效应”。然而,正如前面提及的,由于中国合作运动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基层合作组织基础薄弱,发展极不规范,培训对象的选定并不是一步就达到了项目设计要求,而是经历了广泛搜索——缩小范围——锁定目标的曲折过程,即在项目启动初期,充分利用工合以及项目人员个人的各种社会资源,寻找有志于从事合作社事业的各界人士,将他们聚集到合作社培训班中来。通过培训、发现人才,从而逐步缩小目标范围,将培训对象最后锁定在若干个人员或基层点上。与原有的项目设计相比,实际发生的路径所产生的最大好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合作社、了解合作社、认可合作社、直至最终选择合作社,扩大了合作社乃至工合在不同地域、行业的社会影响力。然而,不可否认,这种方式也带来了培训成本的提高,最大的问题是增加了合作教育培训员的培养时间,目前通过筛选、真正达到合格上岗的培训员只能是项目受训成员中的一个较小的比例,尽管培训的人次规模相对较大。而这些培训员对于推广合作社、保持合作教育推广的可持续性意义重大。
因此,从未来发展看,可以利用已经建立的各种资源优势,重点突破,通过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培养出一批可以在基层独立从事合作教育培训的培训员,并逐步建立起相应的基层合作社组织基地,进一步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中国合作社事业的发展与成长。
第一,将培训重点集中在“培训培训者”上。在现有的培训基地中,选择合作社组织发育基础良好的地方,对一部分优秀学员进行重点再培训,经考察合格后,授予他们培训员合格证书,保证他们在项目结束前脱颖而出,可以在各自所在的业务部门、乡镇、村庄、社区、街道等中独立开展培训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培养一批工合合作社推广网络的骨干力量,并通过他们培养出更多的合作事业的积极分子。
第二,及时总结经验、加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项目进行到今天,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下一步可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工具,借助某些刊物、媒体广泛宣传、努力打造“工合参与式合作社培训”的知识品牌,让更多有志于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的组织、个人了解、关注参与式合作社培训新理念。
第三,积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合作社的立法已经被列入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农业部、财政部也积极制定有关的政策措施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合作社发展的制度环境出现明显的转机,工合国际应当抓住这一机遇,主动出击,积极与负责合作社事业的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起联系,及时报告工合国际的工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并通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发现更多的模范合作社,扩大工合国际的组织网络以及重点培训对象。
第四,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持途径。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工合国际自身的财务实力十分有限。从以往的经验看,需要寻求外部援助,具体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一是努力保持现有项目的继续、乃至规模扩大。工合国际可以定期向项目合作方加拿大合作社协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项目成果、以及下一步项目扩展意向等,保持双方信息的畅通;二是寻求新的基金会、新的合作伙伴的援助;三是加强与国内有关民间组织、从事光彩事业的大公司企业等的长期合作关系。

参考材料:
1、郭丽娜“合作社之路是农民组织发展方向”,《工合国际通讯》,2003年第5期。
2、郭丽娜“经济变革需要合作社 合作社培训效应初现”,《工合国际通讯》,2003年第5期。


对吉林省梨树县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评估和建议
国鲁来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地处黄金玉米带,粮食生产具有突出优势,1983年该县被列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食产量一直居于全国县级单位前列,年平均总产约17亿公斤,商品粮10.5亿公斤,商品率达62%。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梨树县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牧、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四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2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48元。

一、 梨树县发展农村合作社的有利条件
与此前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举办过农村合作社培训班的河南登封及安徽霍山两地相比,梨树县发展农村合作社的有利条件在以下三点:
1、农村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地分散经营的农户认识到了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经营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民自发组建了各种不同程度地具有合作因素的经济组织。据当地统计,至20003年2月,全县已经形成各种类型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115个,成员118900人。
 2、有一批具有经营头脑和奉献精神的带头人
 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具有经营头脑和奉献精神的企业家作为带头人。梨树的一些农民经济组织就是在这些能人的带动下建立起来的。例如夏家农民合作社、梨树县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合作社和十家堡镇养牛协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地方政府支持有力
梨树县政府和梨树县所属的四平市政府以各种方式对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在今年5月,中共梨树县委组织部、农村工作办公室和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局就共同发布了名为《关于大力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工作的意见》(梨组联字[2003] 1号)的文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对新型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予支持,并成立了由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局、县委组织部和县妇联三方联合组成的“梨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工作。
由于四平市和梨树县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当地已经有一家名为“太平百信农民合作社”的农民组织以“合作社”的名义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了“企业法人”的地位。

二、 梨树县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特点
在培训中,通过与当地学员的接触,给人带来的明显感受是:1)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理解能力相对较强;2)他们都有一定的市场经营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3)农民组织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经营规模相对较大;4)具有一些在个人先富后愿意为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做出贡献的能人。
在此,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与登封和霍山相比,梨树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003年,梨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48元,而登封和霍山分别为2306元和1778元,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梨树农村合作社建设的起点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他们积极参与市场经营的结果,而市场经营的磨练也造就了一批眼界开阔、具有经济头脑、从而率先致富的能人,这些人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后,就可能从中涌现一些富于奉献精神的合作社带头人。实际上,国内其他地方的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合作社,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人带动才得到兴旺发展。梨树也是如此。
虽然梨树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具有较好的主、客观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也与其他地方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状况类似,这就是当地的各类农民经济组织与国际通行的合作社原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差距,例如有些组织或者不是实行一人一票制,或者组织内部的民主治理机制不健全,社员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权利难以实现,或者不能按交易额实行盈利返还等等,虽然这些组织都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程度不同地保护和增进成员的利益,为成员的家庭经营提供所需的服务。工合国际在当地所做的问卷调查反映了这一情况(见下表)。

梨树县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概况(样本数22)

项目
有章程
一人一票
成员选举理事会
盈余返还
组织机构完善*
已注册
数量
10
7
14
3
6
7
%
45.5
31.8
63.6
13.6
27.3
31.8

*已建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
资料来源:工合国际。

据梨树有关主管部门统计,在当地被称之为合作社的100多个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可分4类,其中由农民自发兴办或是由能人、专业大户牵头兴办的约占40%;由政府涉农部门牵头兴办的约占18%;由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牵头兴办的约占16%;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的约占26%。上表所反映的情况应该与当地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这一发展现状有直接关系。

三、推动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向合作社转化
要推动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向合作社转化,在当地农民和干部中宣传、普及合作社知识非常必要。我们注意到,尽管梨树农民具有一定的合作愿望和合作意识,当地政府也出台了鼓励政策,希望推进农村合作社发展,但是至今尚无一部可供农民在建立合作社时加以借鉴的示范章程,从而各类新建组织在制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所难免。这种情况可能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对合作社的基本制度了解不足有关,也可能与目前我国尚无具有权威性的合作社法有关,因此当地政府对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建设提倡“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和“先发展,后规范”。
实际上,对于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建设提倡因地制宜,这无疑是正确的,对于农村合作社实行“先发展,后规范”也可能符合当地实际,但是对于合作社的制度建设则必须搞“一刀切”,也就是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合作社原则行事5。原因很简单,因为不如此就不能建立真正的合作社,从而农民也就得不到更好地促进,这样建立合作社的意义也会程度不同地受到削弱。所以,对于梨树来说,在目前情况下,按照国际通行的合作社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对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在制度上加以规范是必要的。
对梨树近年出现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加以规范具有较好条件:
第一、当地干部群众显示了强烈的对于合作社的基本知识的渴求。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的此次培训活动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和各类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欢迎和支持。这些组织不仅派出了主要负责人参加培训,而且听课非常认真。当地干部表示,原本担心这些人都是当地能人,业务繁忙,可能不会坚持下去。但是,没想到他们会有这样高的热情,不仅参加了整个培训活动,还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甚至还有人在培训开始后还积极要求参加。这种情况已经多年未见。正是当地农民组织有这样高的希望了解合作社的基本知识的热情,因此开展的培训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二、已经有人将所学知识付诸实施。梨树乡的夏家农民合作社建于2000年,其理事长(女)曾在今年3月来北京参加第五期培训班,回去后,便运用学到的知识,根据合作社的基本要求,对自己的组织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并在5月修改完成了新的示范章程,提出要以全方位服务农民为立足点,“实现合作社自助、自担责任、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的价值观”。由于工作出色,目前该组织已经被吉林省定为省农村合作社试点单位。
该组织不仅积极参加培训活动,而且组织全体成员定期学习有关材料,还以各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合作社知识,在当地社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第三、 希望以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对自己的组织加以改造
通过培训班的学习,许多学员都表示,愿意根据国际合作社的原则,对自己的组织进行改造,把自己的组织办成真正的合作社。
蔡家镇的梨树县农民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是国家农业部的农村合作社试点单位,该社建于1997年,现有成员3130户,是当地最大的农民经济组织。其理事长是当地率先致富的能人,曾获国家及市、县奖励,他在参加培训班后表示,愿意按照国际合作社的原则改进自己的组织制度,如民主治理机制、分配机制等等,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2003/10/7


参与式培训与合作社发展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项目官员 袁英华

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简介
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是一项为期三年(2001-2004),由加拿大合作社协会(CCA)与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ICCIC)共同合作的项目。这一项目的目标是促进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成为中国合作社发展的催生组织;提高符合国际合作社原则的合作社企业和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
为了实现项目目标,项目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组织机构建设,包括战略规划、宣传计划、社员关系、参与式机构管理与项目执行、组织能力评估等一系列培训,增强了工合国际的管理和推广能力;第二阶段是培训合作社培训员/推广员(TOT),参加的人员从最基层的农民、下岗工人、打工青年,到合作社社员、领导人,合作社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孕育和培养了一支长期投身合作社事业的队伍。参加的机构中不仅有规模各异、形式多样的合作社组织(从组织类型看有工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员工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合作社协会等,从成立方式看有社员自办型、能人领办型、龙头组织牵头型、项目推动型、政府引导型、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型等),还有与合作社发展息息相关的各类机构,从中外扶贫项目、学校、妇联等合作社推动组织,社科院农发所、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合作经济学会等合作社科研组织,《中国社会报》、《农家女》、《中国改革杂志》等合作社宣传组织,基金会、金融信贷机构等合作社支持组织,到合作社管理部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等合作社引导组织,建立了合作社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网络,在合作社所处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支持;第三阶段是选择基于社区的试验合作社,运用国际合作社原则,强化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组织经验交流和互访参观,探索国际合作社原则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社发展条件和途径,通过试验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呼吁和促进国家对合作社的重视和扶持。
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的特色在于采用参与式的方法,使项目的目标群体、科研人员、推广工作者、政府官员共同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在充分注重受益人群需求的基础上,尤其关注妇女和青年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专家的指导提炼,借助媒体的扩大宣传,将实践探索、理论研究、媒体传播、政策影响这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试验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符合国际合作社原则的合作社在中国的建立与成长,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参与式在合作社培训中的意义
    合作社社员在合作社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合作社资产的所有者,又是合作社服务的使用者。社员通过扮演这两种角色参与合作社的事务,另一方面,社员的参与是保证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虽然合作社也从事经营活动,但是人们建立和加入合作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共同的行动给社员带来好处,改善他们的社会经济条件,而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的利益。社员参与是合作社的本质特征,有效的参与可以促使社员更强烈地认识到自己是合作社的“所有者”,
使社员为了实现合作社的目标主动承担义务,从而保持合作社社会目标的可持续性。参与式合作社培训能够有效地激发参加者的参与意识,增强不同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自主自立、自助自强的意识,有利于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社员共同参与合作社的决策和行动是合作社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群体活动。有些人会因为害羞而难以启齿,有些人却爱支配着发言权或者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为了使所有社员都能参加讨论甚至参与决策,参与式在合作社培训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参与式合作社培训的特点
中加项目合作社培训最基本的目标是促进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这种“发展”是综合性的,包括了合作社社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的健全,合作社对外竞争能力的拓展,还有合作社发展环境的改善等等。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项目并不直接介入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而是通过参与式的方法,引导参加者在活动和表现中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汲取他人的经验与长处,在体验和实践中领悟知识、提高自信,最后运用自己的能力讨论和制定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培训形式不同,项目的合作社培训另一突出特点体现在培训培训员/推广员(TOT)上,参加培训的学员既是今天的受训者,也是明天的推广员。在第一期培训班之后,合作社培训员/推广员随着经验和实践的积累日益担负起基层培训和推广的任务,他们用老百姓最通俗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述自己对合作社的理解,合作社带给他们的种种变化,最贴切地诠释了合作社的优越性,使当地的学员对合作社的认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很多培训员在传播合作社理念的同时,已经开始筹建自己的合作社,他们希望以合作社的成功作为推广合作社最有说服力的话语,让合作社更快地发展起来,让参加合作社的社员通过合作社摆脱贫困,自强自立。合作社的种子通过这些培训员,更广泛地撒向各地,正在萌芽。

参与式培训的应用成效
通过参与式的学习方法,参加者不仅学到了培训主题的内容,还获得了自信和自尊。他们在参与中逐渐增强适应环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随着参加者对培训的愈加投入,参与式的成效逐渐显现出来。
1、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针对不同类型参加学员的需求,参与式合作社培训班在课程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为了加深学员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培训班在每一专题完成以后均组织小组讨论,如“如何理解国际合作社原则”、“合作社组织如何保障社员权利”等等,使学员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将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同时培训班还穿插了经验交流,结合学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下岗女工再就业的困难与尝试”、“合作社对促进妇女再就业的优势在哪里”等进行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员对合作社与自身生活的思考。最后,培训班还鼓励学员积极发表自己的创业构想,带领大家对如何创办合作社作实地演练,在听完了创办合作社的前提和程序之后,学员们都会按捺不住热烈地讨论起来。
2、 改变态度,增强信心
     在参加培训的学员中,很多都是下岗女工和农村妇女,她们社会和经济地位不高,一直过于依赖单位或家庭,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独立意识不强,加上社会上对女性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和看法,导致这些妇女在面对困境时容易怨天尤人,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阻碍自身的发展。在上海合作社培训班关于“下岗女工再就业的困难与尝试”的经验交流中,很多妇女谈到的都是客观因素,比如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妇女就业环境的局限,没有针对妇女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等等,很少提及和考虑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培训班针对妇女的这些特点,特别在培训课程中安排了一个专题讲授“社会性别意识”,同时不断地鼓励腼腆的学员发言,原来那些退避的眼睛逐渐逐渐坚定和明亮起来,那里燃烧起早已封闭多时的热情,那里憧憬着原来遥不可及的希望,那里没有对于命运的自怨自艾,那里充满勇于挑战的自立自强。
参与式培训对农民的实用性尤其突出,项目在夏家农民合作社培训时,社员在讨论中感到,随着合作社经营规模的扩大,组织机构的完善和经营业务的拓展成为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针对社员的迫切需求,培训班向学员介绍了合作社组织机构建设和经营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内容,社员在学习中体会到按国际合作社原则去规范和建设理事会,不断评估和满足社员不同阶段的需求,是促进社员对合作社的参与,保持合作社生命力的源泉。培训班还组织社员通过优势、劣势、机遇、威胁(SWOT)分析工具对合作社近期发展的经营目标作了参与式讨论和分析,社员在分组讨论中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小组发言的时候,社员们都积极踊跃要代表小组发言,参与式在活动中再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员在发言中说道,由于合作社的周转资金全部依靠赢余积累,又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资金的短缺直接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速度,但是通过社员的群策群力,使大家看到了合作社的优势和机遇,也看到了发展中的弱势和威胁,只要大家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同时想办法把不利条件转化成有利条件,夏家合
作社将充满希望。
    参与式培训的前提是对人的尊重,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尊重和关注,这一过程是重新唤回弱势群体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自信和重建自尊的过程。通过各种参与式工具,鼓励学员尤其是农民和妇女发出自己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有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能够增强参加者的自我实现感,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这对增加弱势群体在合作社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构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 促进沟通,分享信息
    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往往由于身份、地位等因素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项目的参与式培训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促使有着不同背景和代表不同利益的参加者围绕一个特定的题目共同合作,相互磋商,不但增进了学员之间的认识和理解,还推动了不同类型的合作社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合作社可以相互推广技术,交流经验,分享信息,学员在得到丰富的资源的同时,还结成了合作网络,有些学员在培训班上就达成了合作意向,为合作社未来的联合牵线搭桥。
合作社培训班互动参与,自下而上的形式,也吸引了当地政府官员的兴趣,同时引起了他们对合作社的关注。在登封的培训班上,登封市主管经济的副市长、农业局局长、中岳区书记等的均表示合作社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应该大力发展和推动合作社的建立。在培训班结束的时候,中岳办事处副书记承诺,保证协调辖区内65%的农户的启动资本,以小额贷款的形式为兴办合作社的农户提供资金。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马上受到了在场学员的热烈回应。登封市市长、副市长与工合国际代表会面的时候,十分认可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示了政府将对合作社的发展给予支持。中岳区办事处书记景雪萍立即在中岳办事处成立了合作社推动小组,一方面撰写报告和议案,游说和影响政府的决策,努力争取政府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组织专人协助辖区内的合作社解决融资、注册等方面的问题,并就如何规范合作社的规章制度,保障社员利益提供咨询和指导。参与式方式在梨树也受到了欢迎和取得了反响,梨树县农资局局长田景斌在参加有关“梨树合作社面临WTO的机遇与挑战”的讨论之后,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切的了解,他在培训闭幕时表态,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府应该协调力量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并当即拟订了五个工作重点:第一,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合作社培训班,使农民知道当前为什么要办合作社,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上组织创建合作社。第二,全面调查全县100多个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摸清底细,找出突破点给予指导。第三,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梨办发[31]号文件,解决合作社注册方面的难题和提供优惠政策。第四,组织完善培训班中合作经济组织浮现的问题,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功能建设上进一步规范合作经济组织各方面的发展。第五,加强引导,搞好服务。具体的管理部门包括组织部、宣传部、妇联、农办要加强合作,使梨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梨树三农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 提高能力,迸发潜能
    培训班在讲授的基础上穿插了脑力风暴、互动对话、小组讨论、小组实践等参与式的活动,大大地调动了参加者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地提高了培训的生动性和灵活性,使参加者在疑问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辨别,在辨别中明晰,在明晰中深入,在深入中体会,在体会中贯通,在贯通中创造,在创造中提高。很多参加者在培训开始的相互介绍时,显得特别害羞,甚至不敢说话,随着参与式活动的逐步推进,参加者原先的羞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迫不及待的踊跃发言。在合作社培训班的最后阶段,学员们都非常热烈地加入创办合作社的模拟实践,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共同勾勒合作社未来的前景。学员们常常会为自己出了一个好的点子受到同伴的表扬而兴奋不已,更多的人对自己能够制定一个缜密可行的经营计划而感到不可思仪,大家在体验中不断地自我肯定和挖掘潜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自我提高是参与式要达成的最根本目的,参与式方法相互学习,不断自省的过程特点,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操作模式,贴切实际、寓教于乐的应用工具,使专家的理论与智慧在合作社培训中发挥得淋漓尽
致,使参加者的自助意识和参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项目的实践证明,参与式培训在合作社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

 

运用合作社理念,促进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品生产项目

由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登封农村妇女发展小组担纲的“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合作社前进探索项目”于2002年11月被香港乐施会批准实施。如今已历时10个月,大多工作已经完成,每项活动都将合作社理念贯穿始终。

一、 意识提升培训: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展,我们十分重视推动小组成员及农村妇女生产骨干的能力建设,推荐有关人员参加了一系列的合作社培训:2002年11月,选派小组成员景雪萍、欧阳秀珍参加“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在北京的第一期“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培训;2002年11月,又派20余名手工艺品生产骨干参加“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在登封举办的第三期“合作社培训培训者” 培训,学习了合作社的原则和管理,怎样创办合作社等知识;2002年12月,为32名妇女骨干举办了“社会性别意识与合作社观念培训”,主要讲授了社会性别与发展,合作社的特征、原则及运作模式等;2003年2月,又派代表参加了“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在北京的第五期“合作企业/组织推广员强化培训班”,进一步加深了对合作社的理念和组织方式的了解。

二、生产和管理技能培训
为提高妇女骨干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模式,组织成员赴陕西、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参观学习当地的手工艺品生产,考察她们的运作和管理模式,收集了一批富有参考价值和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聘请河南省轻工业厅设计师到项目试验点进行了“手工艺品图案和色彩搭配培训”;以及“社会性别意识与团队精神、沟通技巧培训”。

三、成果
1、周山村成立了以谢春芳、杨变、冯瑞芬、夏冬梅、王云为组长的五个生产合作小组,开始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已组织生产设计与研讨会五次,产品评审会三次,请有关专家对自行设计的产品提出修改意见,不断改进产品的样式和质量,现在已生产出“五角梅花、太极八卦、十二生肖”等挂饰和“少林童子功、五岳真形图”信插等工艺品6类、389件。“十一”黄金周期间已在少林景区设立销售店试销,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2、为了使登封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更符合实际情况,真正成为当地妇女摆脱贫困的一条出路,我们又在项目点以外的农村妇女和城区的部分下岗女工中,组织了四个合作生产小组,同时分散进行手工艺品试生产。
3、在专家的指导下,筹建了一个有6个展室的“妇女传统手工艺品展览馆”,有陈列品500余件,另有10平方米的展销室和“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开发纪实”展览,作为妇女传统手工艺开发与生产的培训基地。


努力建设标准化的示范合作社

梨树县百信农民合作社课题组

    梨树县太平百信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互利联合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创立于2001年8月,社址位于吉林省梨树县太平镇李家村。当时由8户农民发起,股金3000元。经过二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增加到36户,股金64万元。合作社固定资产由0元起步,发展到2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30万元。合作社机制由松散联合走向紧密联合。合作社以购销合作发展到以生产合作为主体、以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为两翼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项目发展建立起了以牧业生产为平台,一头引导农村经济向工业发展,一头引导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初步形成了以产业链条为市场依托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村镇和县积极引导和支持,得到了中共四平市委的肯定,确定了四平市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典型。吉林省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团听取百信农民合作社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所遇到的法律主体地位以及政策环境问题汇报。
    一、为创立合作社,系统的总结了农民的伟大创造
    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经营的农户为提高市场竟争力,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只有走向联合与合作,这是弱势群体为保护和实现自己利益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引导农民走向联合与合作,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是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合作社的概念造成了混淆,往往一提合作社就会想到归大堆的“人民公社”体制;二是国际合作社的原则和合作社定义在中国农民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中普遍缺少了解;三是由于缺少成功的示范性合作社,使农民难以看到合作社带来的好处,难以产生走向合作的物质驱动力量。基于上述原因考虑,从1997年开始,经过长达三年时间深入农村了解农民调查,总结了农民走向合作的愿望和要求,完成了《21世纪中国农民合作主导模式》课题报告。并在课题的指导下,引导农民接受“国际合作社的原则”以区别过去合作社,从而动员起农民走向合作的愿望。从2000年开始,我们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合作思想,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同时我们注重了对有文化热心于合作社事业的农民骨干力量的选择和培养,对那些受到群众尊重和有威望的普实农民进行了重点引导和合作文化教育,从而激发这些农民自觉地要求走向合作,并带动其他农户一起走向合作。
    二、为推动合作社发展,必须建设示范合作社
    2001年8月,我们在梨树县太平镇李家街村引导农民按国际合作社原则建立了太平百信农民合作社。
    1、坚持自愿互利、民主管理的办社原则,引导农民创立合作社。农民能否组织起来创立合作社,关键是能否找准农民合作利益共同点和解决农民关心的由谁来管理合作社的问题。我们向农民明确了合作社课题组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合作社和指导农民按合作社原则办社,对农民走向合作所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当农民的参谋,不当农民的长官。经过和农民反复算帐对比,在发起人田永海的带动下,李家村8户养猪专业户决定从共同购买饲料做为合作的起点,联合起来共同进入市场,减少市场交易环节,降低生产成本。8户农民由于采取了联合购买,从而提高了市场交易能力和议价能力,由过去的零售价变成了批发价,每头猪饲料成本下降了22元,8户农民存栏516头生猪节本增收11352元,户均增收1400多元,人均增收350元。合作社由于联合购买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那么在农产品卖出上是否也能发挥出规模优势呢?2002年春节前,生猪行情大幅下滑,农民卖猪出现困难,合作社找到了国家生猪龙头企业---吉林华正农牧业有限公司,表明了合作社农户愿与公司长期合作,建立互为依托市场关系,华正公司看好农民合作前景,愿意带动合作社发展,与合作社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从而解决了农民市场销售问题,并一次性高于市场价每公斤04元全部收购了农民所余生猪,社员增加收入6000多元。
    合作社的农户通过自愿互利联合,一买一卖所产生的利益,吸引了其他农户的主动要求加入。根据开放的社员资格原则,经过入社社员民主通过,先后吸收了31户社员加入合作社。二年来合作社累计购买饲料近600吨,为社员节本增收30多万元;销售生猪12000头,为社员增加收入10万元。
    2、坚持社员经济参与和合作社之间合作原则,引导农户走向紧密联合,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运行机制。合作社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组织社员在买和卖上实现交易联合,而社员能否实现交易联合,关键是能否实现资金联合。合作社初创时期,农民对入股的股金放到哪里是很关切的,由于初创阶段组织建设不可能很规范,放到哪里农民才能安下心来?这可能是农民办合作社最困难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按照国际合作社确定的合作社之间合作的原则,和农村信用社取得联系并按照党对农民的金融政策,引导入社社员将向合作社入股的股金转化成农村信用社股金,再以农户联保贷款方式贷给农民。这种合作方式,一是解决了合作社初创时接收社员股金困难问题,保证了入社社员经济参与;二是通过信用合作放大了对农民所需资金供应量,解决了农民联合所缺资金问题;三是通过联保贷款使合作社社员共担贷款连带责任,从而实现农民在互助上的经济联合,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运行机制。这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之间国际合作社原则的体现,在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创造。经过引导8户农民向农村信用社入股3000元,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户的申请,核定了7万元周转贷款,解决了农民联合进入市场购买饲料款问题。二年来,由于农民讲信用,信用社也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加大贷款支持力度,累计为合作社社员提供贷款310万元。农民多补栏生猪6000多头,增加收入50多万元。农村信用社服务的改进和合作产生的内在利益,又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生猪饲养规模已成为合作社社员强烈要求。合作社顺应农民的要求,引导农民走出家庭养殖模式,建设生态牧业园区,使牧业生产达到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形成牧业生产基地组织化。经过社员申请,民主决定,按相同出资额共同出资建设集“种猪繁育、商品猪、沼气、饲料加工和有机肥厂”为一体的循环经济生态园区。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年可繁育和出栏育肥猪15000头,合作社社员可增加收入150万元。
    3、坚持教育、培训、信息的原则,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思想和道德建设。合作社首先体现在文化传播上,只有深厚的合作思想,才能够使合作的群众运动广泛的开展起来。一是在合作社内部建立起了学习制度和制定了学习与培训计划,编写了《农民合作社讲稿》和百信合作社发展图解;二是对合作社发起人、带动人和合作社骨干力量,进行了重点培训,对合作社治理结构和作用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进行培训,增强社员对合作社的关心,使社员对合作社管理和监督能力有较大提高。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社员之间信息得到交流,相互提供生产和技术经验,彼此互相关心,合作思想和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很多专家学者,到合作社调研,都有很深的感处:这里的农民变了。通过教育和培训农民从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素质得到了提高,这就是合作社的作用。几年来,合作社课题组为农民有组织的讲课达上百场,各种座谈会、讨论会上千次,听课人数超万人次。合作思想正在梨树广泛传播,国际合作社原则正在梨树开花结果。
    4、坚持关心社区发展和自治与独立的原则,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帮助建设美好的家园。关心社区发展,建设美好家园,是百信合作社倡导的一个主题。由于我们参加了合作社,受到了合作思想教育,所以我们的觉悟就要高于别人,就要时刻以互助之心关心他人、关心我们的家园。合作社社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社区修路、向抗旱农户提供电力以及开展助学活动等。同时合作社为了和村民委员会协调好关系,保持了自治与独立原则,不参与合作经济以外的事物管理,合作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不参与村民自治的竟选,使合作社在法律范围内依法自我管理,不受外部干预。
建设符合国际合作原则的示范合作社,对于推动中国农民走向合作有深远的意义,因为有了示范,才能提供经验去学去做,合作社才能以点带面推广开。可喜的是,百信合作社的建立已经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各地群众自发的来到合作社,探讨如何建立合作社。
    三、为发展合作社,必须创新合作社运行机制
    合作社的生存与发展,关键是要有符合价值规律的运行机制,增强合作社服务功能和合作社对社员的凝聚力。太平百信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制定合作社章程和有关管理规定。从制度上入手建立起规范化运作机制。
    二是,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表决合作社章程和有关管理规定,推选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由理事会和监事会分别选出理事长和监事长,负责领导和监督合作社开展工作。合作社的三会制度,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方式管理合作社。
    三是,对二次返还收入,实行自我积累制度。对合作社产生的联合交易利润,在留足公积金20%和提取公益金10%后,按交易量返还的收入向农村信用社入股,推行股金转化扩张机制,产权归农户个人所有。
    四是,对由于项目开发带来的溢价收入,转做公积金,社员退社不得要求权益。
    五是,对合作社按农户交易量提出的管理费用,实现严格管理。
    六是,建立起经手人、会计、主任和理事长审批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报监事会审核,并由理事会向社员公告。
    七是,社员退社实行产权转让原则,或合作社以公益金支付。社员不得分割合作社实物资产。
    上述合作社运行机制的确立,特别是二次返还收入建立自我积累制度和对退社社员实行产权转让,是充分考虑了合作社的发展和保护好合作者利益的,是对国际合作社对资本限制的一个突破。建立自我积累制度,首先是参考加入合作社与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收入比较,合作社社员由于依靠联合交易所获得的收入,是其不参加合作社不能获得的,因此从理论上说,这部分收入可以不做眼前的支付,而建立起长期的积累,交易不断进行,积累持续增加,对解决农民长远发展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对社员退社实行产权转让制度,是保持合作社资产整体不被分割的一种制度安排。
    四、对实践合作社的一点体会
    农民走向合作,在政府的支持下,群众的基础和管理干部的素质是办社的两大要素。虽然市场逼迫农民走向联合的形势很紧,但由于政府普遍没有认识到,中国农业生产率低和农产品市场竟争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制度安排缺位造成的。可以说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向新的合作,没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持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群众的固有的观念根深蒂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于合作知识缺少必要的了解,必须靠眼前的利益一步步驱动前进,有时还要经过几次反复,才能使合作社巩固下来。合作社干部素质对合作社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有付出精神、要做事干净、让群众信得过、要有组织和管理才能,这条原则在农村虽然大有人在,但也是不太好选择的。因此可以说,建立一个成功的示范合作社对于推动政府制定政策、普及合作文化、培养合作社带头人都有重要意义。
国际合作社原则和精神在中国农村实践证明,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培育典型示范引导,就一定能够使“国际合作社原则”成为中国农民改变自己命运的强大力量源泉。梨树县太平百信农民合作社三个特点是值得重视的:一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减少了农民盲目性;二是找到了驱动农民联合互助利益共同点;三是建立起市场和资本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所以也可以说“梨树合作模式”在中国有典型意义。因此,我借此次会议向国际合作组织推荐这个既“符合国际合作社原则”又“符合中国特点”的合作社,做为国际组织在中国推动“符合国际合作社原则的”示范合作社。
                                                  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


对进一步推动农村工合运动的探讨

刘国忠

(摘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农民的发展机遇,也是强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正是提高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使中国农民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成为抗衡力量的有利时机。为推动工合运动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只要工合工作能继续坚持和发扬工合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培黎精神,借鉴国内外促进合作社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合工作,工合运动必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改善农村经济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一、办好工合教育培训和研究中心
根据当前的实际,我们认为工合的教育培训和研究中心应以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为依托,积极支持和帮助山丹培黎学校进一步开展工合人才的培训工作,并且开始进行新时期如何做好工合工作的研究。工合国际委员会可以利用自己的现有优势,通过网络为山丹培黎学校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指导,把培黎学校和工合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培黎学校真正成为现代工合的教育培训和研究中心,促进工合工作的大发展。

    二、建立标准的示范合作社
    在建立标准的示范合作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国际合作社联盟所公认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要有创新和发展;要充分体现合作和民主的精神,体现通过劳动共同致富的理念,体现全体社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
我们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要依靠和扶持那些具有合作思想,经过工合培训中心培训,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的人员组织起来,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合作社。工合国际可以按照相关的规则,提供贷款和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力所能及的服务,积极支持标准合作社的建设,使标准合作社真正具有示范作用,并能带动合作社的发展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合作社运动中来,促进工合运动的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至少在每个市建有一个标准的符合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合作社,,当合作社发展壮大时,这个合作社可以变为该市的联社和人才及技术服务中心。在资金筹措方面,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社员投资的原始资本金必须占到合作社注册资金的50%以上,社员投入的初始资本基本均等,其余的资金可以通过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银行贷款、工合国际的小额贷款以及其他可行的方式解决。合作社必须要有生产经营的科学的可行性报告,要有工作规划和经营预案,要保证按时偿还贷款。在讨论和制订方案时,可以参考“互助评估项目”的办法进行。

    三、形成合作社运作的网络
在推动合作社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发挥合作社的整体优势,形成合作社生产和销售的网络,创建符合国际质量认证的工合产品和服务,形成工合自己的特色理念。以整体对外,积极应对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工合要首先在乡镇一级组织建立示范合作社,然后成立市县级的联社,在此基础上成立省级联社,最后由省一级的联社组成全国合作社联盟。全国合作社联盟要在工合国际的帮助下,积极加强同国际合作社联盟的交流与合作。工合国际显然可以在促进中国合作社发展建设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四、合作社发展的设想
    在农村,根据农户分散经营的特点,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依据当地实际建立种、养、加专业合作社,纵向拉长产业链条,发挥合作群体优势,走“农户-专业合作社-联社-全国合作社联盟-国际合作社联盟”的道路,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农户的生产经营可以参考我们制订的“培黎科技合作帮扶农户种养加工自立计划”进行。在城市,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待业人员,特别是由一技之长的转岗人员,根据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寻找和开拓市场,组建合作社,发扬工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再就业。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以合作的态度推动合作社运动在新时期的发展,提高模式经营和整体推进,争取在未来3—5年内,在全国建立1000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合作社,并基本形成全国合作社网络,为社会提供具有特色的工合产品和服务,充分体现合作精神,合作社就会发展壮大。


1 笔者认为该定义译文是国内目前表述最为准确的,参见唐宗焜“中国合作社政策与立法导向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社促进建议书》对中国的意义”,《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43期,第3—4页。
2 同上,第4页。
3 包括自愿与开放的社员资格、民主的社员控制以及按交易额返还合作社盈余。
4 事实上,建立中国合作经济学院的议案早在多年前就被提出,然而至今仍处于搁浅状态。不仅如此,有限的几所大学中的合作经济系也在市场导向下,停办或转向。
5 在没有合作社法的情况下只能如此。

版权所有: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0号吉利家园3号楼805室 邮编:100029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一号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图书馆206室 邮编:100085
京ICP备060089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