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工合动态
  公告
  合作社调研
     赴新西兰、澳大利亚访问报告
发布时间:2019-12-18      点击次数:2599

 

赴新西兰、澳大利亚访问报告

 

工合国际赴新澳访问团

李生明执笔,2019年12月14

 

2019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正值“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诞辰122周年之际,由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副主席李建平为团长,副主席兼新中友好协会主席荣大伟为副团长,组成的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代表团,对新西兰的奥克兰、基督城和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城市,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这次访问旨在奉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回信》中所提出的“发扬传承艾老‘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谱写国际友谊新篇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的要求。访问行程安排紧张有序,活动内容丰富,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举办艾黎诞辰122周年和工合国际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

11月25日上午,路易·艾黎诞辰122周年及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举行,代表团全体成员、新中友好协会会员、奥克兰华人社团、新华社驻新西兰分社社长等40多人与会。纪念会首先播放纪录片《跨越国界的友谊——路易·艾黎》。

荣大伟在致开幕辞中说,新中两国人民不仅要缅怀路易·艾黎,更要放眼未来,增进两国交往和友好关系。艾黎提出“努力干,一起干”的口号,我们今天更需要“现在干”的精神。

李建平曾经担任艾黎的秘书,他无限深情地说,路易·艾黎就像一颗火种,温暖和照亮着中新民众,希望中新两国人士共同弘扬“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推动中新友好事业的发展,培育更多技能型实用人才,谱写工合事业新篇章。

新西兰华人社团联合会会长黄玮璋是广东籍人,对艾黎的事迹十分了解,他操着一口家乡话说,路易·艾黎心系中国,创办工合与培黎学校,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要发扬艾黎精神,为中新友谊做出新贡献。

工合国际委员、艾黎的表侄女Dorothy Waymouth(中文名多蕾西),特意赶来参加会议,与代表团每位成员热情打招呼。她说:“我们非常支持他在中国的工作,我受邀去中国时,感受到了他所做事情的影响力,我非常欣赏他的付出。他帮助奠定了早期的中新友好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过上公平的生活,并可以通过教育发挥自己的潜力。”

移民新西兰的革命烈士邓中夏侄孙邓新强,从小得到艾黎的关爱和培养,他动情地回忆说:“艾黎很爱中国,他晚年时我们经常聊天。我感到他常常把自己当作是一个中国人。艾黎撰写和翻译了许多有关中国的作品,他特别喜欢唐诗,最推崇杜甫,因为他觉得杜甫心怀天下,心中有人民。”

奥克兰市议员杨宗泽抽出时间出席了会议。他说,市长因工作安排不能前来,由他代表。他对中国工合国际代表团远渡重洋前来访问新西兰,表示热烈欢迎。他高度评价艾黎对新中友好做出的贡献,希望世代友好下去。

新西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中心主席侯元放和新西兰中国画院副院长于聚义,向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赠送了他们的剪纸和书法作品,表达“努力干,一起干”的合作意愿。

在新西兰的华人社团负责人边志立等对代表团的访问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他们在不同场合的发言中,都对宣传艾黎及发展新中友谊表示了积极作为的态度。代表团每位成员也都谈了感想。

二、追寻艾黎在新西兰的足迹

11月26日,代表团参观了邓邦镇在奥克兰市一个社区公园安置的艾黎纪念碑。碑上的艾黎半身雕像是雕塑艺术家、邓邦镇夫人卢波在10多年前完成的。在碑前,大家肃立致敬,李建平代表全团向艾老倾吐衷肠说:“艾老,我们工合国际代表团专程从中国来看你来了。你为中新友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永远忘不了你。”然后集体默哀,并在碑前宽大厚重的木桌椅上坐定,一起缅怀艾黎的光辉事迹。

11月28日,在新西兰南岛的基督城,代表团驱车来到艾黎的出生地。雪山下的斯普林菲尔德镇,阳光明媚,绿色盎然,小桥流水,一切都显得非常宁静。一间复建的土木房子居于小院的中央位置,房屋侧面有一个手压式自来水装置。一颗枝繁叶茂的桉树巍然挺立,似乎在说明这座不怎么显眼的房屋却诞生了一位举世皆知的伟大人物。

艾黎在斯普林菲尔德出生满月后,就随全家就搬到了100多里外的安伯利,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美好的童年。我们驱车来到艾黎曾经就读的安伯利小学,该小学现在有学生240人,在谭秀甜总领事于2014年剪彩的一间艾黎纪念室里,保存着艾黎的著作和画像,还有养子老三聂广涛、老四聂广沛签名送给学校的有关艾黎的图书。我们走进一个教室,学生们正拿着彩色橡皮泥上手工泥塑课,他们捏制成各种创意产品,再用透明塑料纸包装好,并于几天后在校园内举办的市场日活动上出售。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艾黎创办山丹学校过程中提倡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教育理念并无二致。这或许表明,艾黎的这种先进理念,早在小学时期就受到熏陶了。

艾黎就读的示范高中,后来改作大学,现在又改成艺术中心。在这里,保留着多处艾黎的痕迹。教学楼门内有一个圆形标牌,上面写着“1897-1987”和“1910-1915”,分别是艾黎生卒年份和在本校读书时段。在教室的门框上也标着艾黎在此读书字样。在附近的一座标为“亚洲文物陈列室”的博物馆里,珍藏着艾黎于1927年至1937年在中国各地收集的4000多件文物,时间跨度从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到明清和民国时期,有清朝官袍、三寸金莲、陶器、瓷器、鼻烟壶、古城砖等。这些文物,尽管由于当时在战乱中的中国尚无保护条件,只好保存在海外,但如果不是艾黎有心收集,恐怕早就不复存在了。

三、广泛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11月26日下午代表团与努卡理工学院负责国际联络的Louise Liu主任座谈,主要议题是探讨河北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与该校开展校际合作事宜。包括马努卡理工学院在内的新西兰的16所理工学院将于2020年合并,根据这一重要信息和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双方达成选拔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到新西兰接续本科学习的初步意向,并探讨职业教育合作的可能性。该学校的一个特色是强调教学与就业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与艾黎的手脑并用与技能培养的办学理念十分契合,得到代表团的高度认同。为推进区域文化交流,代表团成员张森兼以河北省科技英语协会会长的名义,29日在悉尼同澳大利亚天降图书出版社(SKYDROP BOOKS PTY LTD )社长韩霆一先生签订经典英语文学双语阅读系列图书翻译出版协议。

11月28日,基督城中国友好协会与代表团举行了座谈。座谈会正在进行中,恰巧在附近参加活动的基督城市长布莱克,得悉中国工合国际代表团来该市访问,特意前来与代表团成员握手致意。李建平简单介绍了这次访问的目的和整个行程的安排,市长自始至终带着微笑,态度十分友好,并和代表团及所有出现宴会的人员合影留念。

告别了美丽的新西兰,我们前赴澳大利亚。荣大伟在基督城为我们送行后,就回首都惠灵顿去了。11月29日上午,在悉尼议会大楼,代表团拜访了年轻有为的新南威尔士州议员克里斯特。该议员是留学美国的博士生,祖母来过中国,对中国很有好感。他很喜欢中国文化,上任后热心为华人社区办实事,深得华人欢迎。他表示愿意同中国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愿意为澳中友好交流继续努力。代表团表示开展跨洲跨国多元文化交流,对密切澳中双方民间关系都有好处,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与议员座谈前后,代表团详细参观了议会大楼的办公楼和下议院、上议院,进一步了解议会制度构架、运作机制和历史渊源。

11月29日中午,代表团拜会了拥有96年历史的BBM慈善基金会,与基金会的3位主要成员座谈。维尔基森主任介绍了基金会的成立、做法和运作机制。该基金会由英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资助,帮助来澳大利亚的年轻人获得农业和制造业技能。现在已经转型,每年资助30-50个有才能有目标的年轻人,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给予资金资助,希望他们今后为社区为国家服务。至今共资助了1100人,其中有著名板球和足球运动员、钢琴家、艺术家等。该基金会拿工资的职工只有两个半,许多工作都由自愿者完成,其中就有曾获得奖学金的那些年轻人以及他们的后代。

11月30日,澳大利亚六省区(河北、山西等)华人联盟成员代表在悉尼的一家酒店,与代表团进行了座谈,大家就共同感兴趣的商务、教育、文化艺术交流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代表团特别介绍了“延河畔上的洋八路”林迈可的情况。林迈可在延安为我党安装了首部国际电台收发报机,使我党首次向世界发出了以“新华社延安”为电头的英文通讯稿,使美国高层人士对中国华北战争图景有了急剧改观。他的妻子李效黎是山西离石人。他们都为中国抗战做出重要贡献。林迈可的儿子詹姆斯·林赛(中文名为林一山)现定居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市。由于访问行程紧促,不能前去看望,拜托华人朋友有机会转达敬意。

四、感受与建议

第一,艾黎并未走远。在新西兰,一说起艾黎和Kathleen Hall(译名凯瑟琳·霍尔,中文名为何明清),便能引起周围人群的广泛共鸣。不论是华人社团,还是新西兰政府官员和议员,不论是艾黎家乡,还是其他城市,人们都对艾黎和何明清尊重有加。新华社驻新西兰记者卢怀谦等撰写的《路易·艾黎诞辰122周年纪念活动在新西兰举行》和《路易·艾黎,并未远去》两篇报道,先后于11月25日、26日在新华网发布后,华人头条、奥克兰分社、《新西兰学生报》、《新西兰信报》、百年图片社、中国侨网等多家媒体作了图文并茂的转载,整个舆论覆盖了新西兰。参加座谈会的老年华侨王博耀还把自己保存的若干张2011年1月13日《新西兰联合报》刊载的《路易·艾黎在中国60年》G5版分发给与会人员。代表团在新西兰短暂的4天内,在新西兰似乎掀起新的一股艾黎热。新西兰人普遍觉得,中国并没有忘记艾黎,新中友谊能够永远传承下去。即使在澳大利亚,代表团所带去的艾黎故事,也感动了很多当地人。

第二,旅居海外的华人社团为代表团提供了极大帮助。如果没有旅居海外华人社团的鼎力协助,这次访问活动不会有如此影响。很多与会华人见到祖国来人,都很感动,发自内心地协助筹办座谈会,与代表团会见,帮助租车兼驾驶等等,使我们感到极大温暖。在新西兰的边志立和在澳大利亚的任泽岩等华人社会团体负责人,尤其表现积极。代表团在新西兰的活动,安排得紧锣密鼓,直到夜半时分,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开车带我们实地观看2010年和2011年基督城两次地震遗迹。

第三,代表团内部分工合作。这次出访前做了充分准备,在工作群内集思广益,讨论该做哪些工作,先后列出20多条建议,如内部分工,做好出访教育,事先联系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华人社团,请他们助力。青年委员肖大千最辛苦,他发挥海外留学经历、懂英语、年轻、精力充沛等优势,从与秘书处对接、送交《出访申请》、修订《出访计划》、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相关人士联络,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出访团成员发扬一起干的精神,使整个出访活动有条不紊,环环相扣,高效无误,没有发生一起涉外政治安全和代表团成员人身安全事件,而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四,三点建议。一是持续推进河北省与新西兰高校的校际合作和职业教育项目意向,这对促进中新两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将是十分有利的。二是在工合国际已经在协助扶贫方面做了不少卓有成效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吸收澳大利亚BBM基金会的做法和经验,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筹集资金,待条件成熟时,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立一个奖学金,资助那些有志为西部开发、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年轻人,作为我们的一个长期支柱项目,这也可以成为我们工合国际紧密配合国家战略,关爱年轻人,开拓工作的一个抓手。三是根据这次出访考察了解的情况,将一些热心宣传艾黎、何明清事迹和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工合国际工作的外籍友人,包括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华人社会团体负责人吸收为委员,并请他们牵头,作为工合国际的联系人,这有利于壮大我们的队伍,开创工作新局面。

 

 

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艾黎诞辰122周年和工合国际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合影

 

在新西兰基督城艾黎出生地斯普林菲尔德镇合影

 

与艾黎亲属、邓中夏侄孙合影

 

与新中友协终身荣誉主席、新西兰国家功勋奖章获得者邓里(中)合影

 

与新西兰奥克兰市马努克理工学院负责国际联络的刘主任(左数第五)座谈后合影

版权所有: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0号吉利家园3号楼805室 邮编:100029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一号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图书馆206室 邮编:100085
京ICP备060089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711